|
近年餐饮行业中,“价格回到10年前”的口号频现,从呷哺呷哺到乡村基,再到八合里海记,纷纷通过大幅降价吸引消费者。这一现象的出现,既是为了迎合消费市场对“性价比”的敏感,也映射出当前餐饮行业普遍的经营困局:客单价下滑、门店盈利能力减弱,但消费需求仍在,商家不得不在“质价比”上做文章。# \. n" b4 ~/ x2 ^/ ~1 f
- u- G" r$ M2 T7 O5 o) ^. P0 Y- q美团数据显示,尽管全国整体客流略有增长,但高线城市的消费力和单店营收均呈现下降趋势。这也与许多餐饮企业“增收不增利”的状况相符——消费者依然有消费需求,但更倾向于谨慎选择高性价比的消费场景。
% H; `% e8 p# U& }0 r3 L
3 R7 N# ^6 h& C) A2014年是中国餐饮的一个“分水岭”。从2012年的“国八条”禁令开始,高端餐饮陷入寒冬,转型成了主旋律。传统高端品牌如俏江南、湘鄂情纷纷“放下身段”,大众化餐饮则迎来发展的契机。“民宴”概念开始走红,餐饮更加贴近普通消费者;与此同时,互联网餐饮初露锋芒,“黄太吉煎饼”、“雕爷牛腩”等品牌迅速崛起,标志着餐饮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。
/ j/ Y0 G+ d0 g0 `9 W* a9 A3 ?* B8 w# R7 B7 \+ _
从这一时期的经验看,行业“生死存亡”的背后,是无数餐饮人抱团取暖、积极求变的勇气。这不仅成就了中国餐饮的“黄金十年”,更奠定了行业韧性发展的基础。
4 l" b5 J" V: @9 K* x' i; g) b' L
i6 O- R: X6 t& q }/ f6 x6 x虽然一些餐饮品牌喊出了“价格回到10年前”的口号,但行业现状却难以回归当年的成本结构。原材料、租金、人工费用等不断上涨,使得企业不得不在“降价”与“盈利”之间寻求平衡。
+ a( I; n( d) g ^# W+ J; t
! R2 l+ R4 o% E: ], x( D1 t麦肯锡的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,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处于低位,市场表现出消费降级与需求升级的双重特征——消费者希望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高的品质。这种趋势对餐饮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既要保持价格吸引力,又要保障产品和服务的品质。2 J2 e2 H8 X% k0 C7 Z3 G9 C
. `; m3 T7 P E5 l从过去的经验中可以看到,创新与务实是餐饮行业度过寒冬的关键。“互联网+”赋能餐饮已成常态,如何进一步优化运营模式、深挖消费者需求、拓展多元化产品,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。( V+ g9 B; \' ~8 e
: R6 H2 T* D/ y6 z2 p
价格战只是表面现象,背后是整个行业在转型升级中对“质价比”与“消费者体验”的深度探索。对消费者而言,价格之外的吸引力——品牌故事、就餐体验、服务品质等,或许将成为未来餐饮品牌制胜的关键。
# @* _) f8 }" ~; G* r) y( h% p7 \; e7 q) Z* U
2024年,“价格回到10年前”只是一个开始,中国餐饮的“新十年”,更多的是在蜕变中重新定义自己。
' j# w- g* v; `+ S2 ^$ K3 D% Q$ K& E+ y' W, P( d* h l
" ?% `+ p+ N1 @- E6 }+ K0 e# u
* {( U. O N. Q- d/ i2 Z; H' U2 J$ x, t$ l
|
|